用心倾听,才能了解群众所思所盼;为民解难,才能赢得百姓真情拥护。
最近一段时期,一股“三遍访”的热潮“风靡”水城。每到周五,机关大楼变得安静了许多,社区乡村却热闹起来。“您家里还有什么困难?”“对我们的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?”……各级党员干部“走街串巷”访民情、听民声、纾民困、解民忧,成为这座城市“最美的风景”。
点滴小事,正在改变着群众的生活。居民们由衷感叹:“以前有问题要去部门反映,现在干部主动下来收集意见。”
干部下基层多了,群众的心“暖”了。为推动全市干部作风整顿,我市于8月18日全面部署开展了遍访企业、遍访村居、遍访群众的“三遍访”纾难解困集中行动,从市县部门(单位)选派1.5万余名机关干部,组建4899个“民情书记”服务队,深入践行“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”理念,沉下去摸实情,扑下身办实事,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急事、难事、烦心事,干部作风持续转变、群众满意度有效提升。2021年1月份,“三遍访”工作将转入常态化、制度化推进阶段,长期坚持推进,努力形成立得住、推得开、叫得响的党建统领群众工作的特色品牌。
4899支“民情书记”服务队问需于民
“您好,我们是‘民情书记’服务队的,您在生产生活中有什么问题和困难吗?”“对您提出的问题,我们会抓紧办理。”最近,这样的对话经常出现在聊城的村庄社区、企业车间、项目工地。
聊城市统筹市县下派到基层的第一书记、“万名干部下基层”服务队员、“四进”攻坚工作组等力量资源,从市县部门(单位)中选派1.5万余名机关干部,组建4899个“民情书记”服务队,全部由科级及以上干部担任领队,其中,397名县级干部担任了“民情书记”,市直部门有30名“一把手”担任“民情书记”。
在遍访过程中,各“民情书记”服务队坚持问题导向、服务导向,走出机关、走上门去,变“被动听意见”为“主动找问题”,让群众“吐槽”“找茬”。东阿县印制了《民生政策“一问一答”》,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义务教育、医疗卫生、社会保险等9大类82条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。高新区按照“一户一档”建立走访花名册,采取“村头广场拉呱”、“现场办公”、发放便民服务卡、建立微信群、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,全面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。茌平区在保障实地走访的基础上,推出“座谈会访问”“电话访问”“微信建联”“QQ群线上交流”等企业遍访方式,实现5100余家企业遍访全覆盖。市城市管理局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物业不合理收费、小区卫生差、交通拥堵、取暖效果差等问题,及时梳理汇总、分类转办,已累计解决问题665项、上传APP平台问题376项。市国资委、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等单位通过为金婚老人送祝福、志愿打扫小区卫生、开展健康义诊等形式向群众送温暖,用点滴小事拉近了干群关系。
3个月时间,我市开展12次“民情书记走访日”行动,11.7万人次参加遍访,累计走访群众215万余户,走访企业8.5万户,收集意见建议43214条,直接为群众和企业协调解决问题24746个;通过APP上传市民热线平台问题10618个,转办10513件,反馈处理结果10148件……水城大地,处处呈现着访民情、听民声、纾民困、解民忧的生动场景。
真心换来真情。一份群众寄来的感谢信这样写道:“无法用文字表达感激之情,感谢‘民情书记’服务队走访慰问中扎实的工作作风及认真倾听记录民声、一心为民的工作态度。”信的下边,密密麻麻签署着整个楼道住户的名字。
党员干部沉下去 基层组织强起来
用脚步丈量民情、用行动温暖民心的过程,也是锤炼干部作风、建强基层战斗堡垒、推动基层治理创新的过程。
8月28日,东昌府区教育和体育局“民情书记”服务队在走访沙镇镇前李村时,有村民反映青兰高速修建完成后,自家农田旁堆积了很高的土堆,不仅占压道路,还导致积水倒灌进农田和大棚。服务队立即和村“两委”干部一起看现场、想办法,同镇党委沟通,协调建设单位清理了土堆,修整了路面。像这样一批问题的解决,树立了镇党委、村“两委”班子的威信,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、向心力、战斗力。
聊城市坚持把“三遍访”工作和推进城乡基层党建结合起来,通过城乡党组织“1+1”结对联建、“民情书记”定期走访等多种形式,在“三遍访”中锤炼党员干部作风,以“三遍访”工作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。
面对城市基层治理新形势,近年来,聊城市积极探索建立居民小区红旗驿站,把党建工作下沉到居民小区。在这次“三遍访”行动中,聊城市组织各级“两代表一委员”、党员干部走进红旗驿站,开展走访群众、收集民意等工作。截至目前,共开展便民服务3万余次,受益群众达11万余人次。
在广大农村,各级以“三遍访”为契机,聚焦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,推进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,共调整撤换不称职、不担当村党组织书记545名,128个软弱涣散村和496个后进村全部得到有效整顿提升。推动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,全市支部领办合作社数量由年初217个增至1811个。帮助基层党组织落实农村基层党建十项基本制度,着力加强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级工作规范化运转,全市涌现出552个农村党建示范点,1180个村党支部达到五星级标准。按照“地域相邻、产业相联、治理相融、人文相亲”和规模适度的原则,打破村庄壁垒,建成768个乡村振兴党建联合体,覆盖三分之二以上的村庄,有力促进村庄聚合发展、乡村连片振兴。
形成党建统领群众工作的特色品牌
自从20年前得了脑血栓,聊城城区花园路建行家属院的70岁老人修荣和上下楼都需要依靠楼梯扶手,但是每走到一楼时,老人就犯了难。原来,这里有一段距离没有可依靠的扶手。市委编办“民情书记”服务队在走访中了解到此事后,马上到现场进行了实地测量。在征得单元其他业主同意后,立即联系装修公司制作并安装了扶手。抓着这一米长的扶手,修荣和老人喜笑颜开。
群众的满意度、企业的获得感,就是在这样一件件小事中提升的。
在“三遍访”行动中,各“民情书记”服务队奔着问题去、迎着困难上,对遍访收集到的问题,能立即解决的,协调当地立即解决;不能解决或诉求不合理的,耐心宣传好政策;需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的,立即将问题上传到12345市民热线平台统一转办,在24小时内向群众反馈。如市政府办公室“民情书记”服务队针对市医院家属院部分住宅楼没有室内厕所的问题,与相关施工单位沟通,将其纳入正在进行的老旧小区改造计划。市工信局对国家、省、市现行含金量高、操作性强的惠企政策进行收集和整理,印发《聊城市制造业强市政策操作指南》,囊括了产业升级、创新创业、税费优惠等5大类90项政策,受到企业广泛欢迎。12345市民热线针对居民反映较为集中的“三供一业”改造问题和其他31项问题,召集物业公司、电厂及相关职能单位召开座谈会,共同研究制定具体解决方案。
目前,全市“三遍访”已完成全面集中走访,正在开展回访。2021年1月份,将转入常态化、制度化推进阶段,坚持面对面征求群众和企业意见,找准难点、痛点和堵点,对症施治、即访即办,不断提高各级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,推动干部作风持续转变,夯实基层组织工作基础,努力形成立得住、推得开、叫得响的党建统领群众工作的特色品牌。
“三遍访”,“问”出了群众所需,“访”出了民情民意,赢得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。而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,这道群众身边的“最美风景”,必将更加美丽!